《学会尊重》示范教案第3课时
学习
目标 |
1.被别人尊重的感觉
2.尊重他人是道德要求。 3.尊重他人表现在话语上。 4.尊重他人落实在行动上。 |
重点 | 体会被人尊重的感觉,学会尊重他人。 |
难点 | 学习在话语、行动上尊重他人,并落实到行动上。 |
教学过程 |
|||
教学环节 |
教师活动 | 学生活动 |
设计意图 |
导入新课 | 尊重是一种修养,一种品格,一种对人不卑不亢、不俯不仰的平等相待,对他人人格与价值的充分肯定。任何人不可能尽善尽美,完美无缺,我们没有理由以高山仰止的目光去审视别人,也没有资格用不屑一顾的神情去嘲笑他人。假如别人某些方面不如自己,我们不要用傲慢和不敬的话去伤害别人的自尊;假如自己某些方面不如别人,我们也不必以自卑或嫉妒去代替应有的尊重。一个真心懂得尊重别人的人,一定能赢得别人的尊重。 | 阅读资料,初步了解要想得到他人的尊重,先要尊重他人。 | 激趣导入 |
讲授新课 | 学习活动:被人尊重的感觉
被别人尊重让我们感到愉快、满足,充满价值感。推己及人,别人也希望我们能给他们带来同样的体验。 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解读:上面的两个事例讲的都是被别人尊重的经历。被别人尊重时,自己会很舒服,很开心,做事更有积极性。 提问:在什么情况下,你感受到了别人对你的尊重?当时对方是怎么做的?你的感受是怎样的? 感觉被别人尊重时,你会有什么样的表现? 解读:主持人提出了一系列问题,主要是围绕自己被别人尊重的经历展开的。仔细回忆当时的情景,描述一下彼此的表现,重点讲自己的感受和表现。 活动过程 1.看图,读一读两段话,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在什么情况下感受到了别人对自己的尊重,当时对方做了什么,他的感受是怎样的。然后结合自己的经历填一填。 2.感觉被别人尊重时,你会有什么样的表现? 例:“投我以木桃,报之以琼瑶。”我也会格外尊重对方。 古时候有个医生。有一天,他被召到皇宫给国王看病。国王说:“你给我看病,不能像看别的病人那样。”他回答:“请原谅,陛下!在我眼里,病人都是国王。” 提出问题:病人在与医生相处时,会有什么样的感受?当医生把每个病人都当作国王来对待时,他自己的地位降低了吗?为什么? 提问:在生活中,你是怎样尊重别人的?结合你与人相处的经历,谈谈尊重会给对方带来什么。 解读:读了医生和国王的故事,我们能感受到医生对每个病人的尊重。联系我们自己在生活中尊重别人的亲身经历,让我们更加能体会到尊重给别人带来的快乐。 活动过程: 3.分角色演一演医生和国王的故事。 4.结合自己的经历,说说自己是怎样尊重别人的,这份尊重给别人带来了什么。 例:有一次看电影时,有一个小哥哥进场晚了,从我面前走过时,挡住了我的视线,还把饮料洒到了我的身上。我急忙摆手,表示没关系,让他先去找座位。电影散场时,他特意过来对我表达了歉意。 活动园:不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是一项基本的道德要求,也是一个人文明素养的体现。但在现实生活中,一些人的行为却违背了这一要求。 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解读:“活动园”提供了两张“不尊重他人”快照,其实生活中我们也遇到过这样的情景,讲给小伙伴听,大家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 活动准备 不尊重他人的图片、照片。 活动目标 认识到不尊重他人的行为是不对的,由不尊重他人的场景受到启示,引以为戒。 活动过程 呈现不尊重他人的图片或照片,并谈谈感受。 例:亲人爱我们,但我们不能认为那是他们应该的,我们应该更爱他们,更尊重他们的付出。小女孩说奶奶像蜗牛一样慢,明显是带有怨气的,这么不尊重长辈,真是不应该。 活动园:说一句尊重的话 语言可以体现尊重。俗话说,“良言一句三冬暖,恶语伤人六月寒”。一句理解、尊重的话会给别人带来温暖和鼓励。 根据下列情境和提示,在横线上写出恰当的语言。 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提出问题:在你的记忆中,让你感到自己被尊重的话语有哪些?收集这些话语,看一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。 解读:本次活动是围绕尊重的话语展开的。尊重别人,应该说什么样的话呢?打开记忆的闸门,让那些尊重的话语如洪水般倾泻而出吧! 活动目标 懂得话语上要尊重他人。 活动过程 1.看图,试着在横线上写出恰当的尊重的语言,表示对他人的尊重。 (1)请慢点,注意安全,我一点都不着急。 (2)你设计得已经非常棒了,而且你对自己的要求还非常高,我要向你学习啊。 2.在你的记忆中,让你感到自己被尊重的话语有哪些? 例:记得我第一次独自去买文具时,看看这个,瞧瞧那个,一时拿不定主意要哪个。售货员阿姨微笑着对我说:“小朋友,慢慢挑选,选好了再叫我。”我感觉售货员阿姨真好。 活动园:尊重,表现在行动上 尊重他人不仅表现在话语上,更应该落实在行动上。与人交往时,谦虚有礼,平等友善,重视他人的意见,关注他人需要……都是尊重他人的体现。 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解读:本次活动围绕六(3)班的班规中关于迟到一条的规定展开。旧班规在黄凯的建议下重新修改,新班规好不好呢? 活动目标 尊重他人,要落实在行动上。 活动过程: 1.六(3)班的班规中关于上课迟到的新旧规定各是什么样的? 2.你对六(3)班的新班规有什么看法? 例:同学们肯定举双手赞成新班规。不影响大家学习,不影响老师讲课,这是对老师和同学们的尊重;下课后主动向老师说明原因,这是对自己迟到的惩罚。这样明了的新班规,谁都愿意接受。 阅读角 尊重他人还要能够维护他人自尊心,推己及人,让他人觉得舒服。 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解读:短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火车上的故事。一位女士在发现一名男青年不会打开易拉罐时,没有任何言语上的指导,而是默默地打开一罐饮料,女士的善意之举令男青年无比感激。 小结:我国宪法明确规定,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。由此看来,尊重他人既是道德要求,也是法律要求。 阅读目标 1.了解女士想再喝点饮料的真实用意。 2.懂得善意之举就是对他人的尊重。 阅读探究 女士刚刚喝过水,却还要再喝点饮料,她的真实用意是什么? 她想告诉男青年怎样打开易拉罐,却不便明说,怕伤男青年的自尊,所以用这种方式给男青年做了示范。 播放视频《帮助他人时,语言和态度也很重要》 阅读感悟 小小的善意之举,是对他人的莫大的尊重,维护了他人的自尊心,也体现了自己的良好的道德修养。 |
对教师所提问题展开回答。
阅读资料了解相关知识。 |
温故知新勤思考,聚集焦点解新疑。
活动探索求真知,名师点拨解疑难。 |
课堂练习 | 幻灯呈现 | ||
课堂小结 |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? | ||
板书 | 图,略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