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学会尊重》示范教案第1课时
学习
目标 |
1.尊重身边默默无闻的人。
2.每个人,都应当得到尊重。 |
重点 | 学习尊重身边的普通人。 |
难点 | 懂得每个人都应当得到尊重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。 |
教学过程 | |||
教学环节 | 教师活动 | 学生活动 | 设计意图 |
导入新课 | 叔本华曾说过:“要尊重每一个人,不论他
是何等的卑微与可笑。要记住活在每个人身上的 是和你我相同的性灵。”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他 人的尊重,但只有尊重他人,才能赢得他人的尊 重。让我们学会尊重吧,那么,生活就会多一份 和谐,多一份快乐。 |
阅读资料,初步了解尊重的意义。 | 激趣导入 |
讲授新课 | 学习活动:我尊重的人
在生活中,我们会遇到不同的人,其中很多人是我们非常尊重的。 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解读:图中小朋友们的讨论告诉我们,生活中,让我们尊重的人有很多,如,亲人、同学、有成就的人,也可以是我们自己。 活动过程 1.看小朋友们讨论的画面,说说他们尊重的人都有哪些。 2.我们尊重的人。 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活动园:尊重身边的普通人 谈到尊重,我们往往关注取得一定成就的人,忽视身边默默无闻的人。 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解读:本次活动围绕尊重普通人展开。小朋友们讲了周阿姨值得自己尊重的原因,下面的留白,是让我们说一说周阿姨为什么值得尊重。 活动目标 1.说说身边那些普通人值得尊重的原因。 2.讲讲身边有哪些值得尊重的普通人的故事。 活动过程 1.周阿姨为什么会得到大家的尊重?我们身边类似周阿姨这样的人值得尊重吗?为什么?试着填写下面的表格。 活动过程: 2.讲一讲身边那些值得尊重的普通人的故事。 例:王阿姨是一个平凡的清洁工。虽然薪水不高,但是她热爱自己的工作,整天早出晚归,辛勤劳作。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他执着地坚持着,并感到为大家服务是快乐的,这让我对她肃然起敬。 学习活动:每个人,都应当得到尊重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,即使默默无闻,即使没有取得什么显著成绩,他也拥有生而为人的尊严。每个人,都应当得到尊重。 提出问题:如果每个普通人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,社会将会发生哪些变化? 解读:主持人作了一个假设——如果每个普通人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,社会将会发生哪些变化?让我们谈一谈自己的看法。 活动过程 说说如果每个普通人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,社会将会发生哪些变化? 例:如果每个普通人都能得到应用的尊重,人与人之间将会更加融合,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。 播放视频《爱和尊重你周围的每个人》 相关链接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第三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。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。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第三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。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、诽谤和诬告陷害。 法律大讲堂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第三十三条规定:“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。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。”平等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,“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”是指任何公民,不分民族、种族、性别、职业、家庭出身、教育程度、财产状况、居住期限,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,同时也都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各项义务。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第三十八条规定:“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。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、诽谤和诬告陷害。”该条表明宪法对我国公民人格尊严的保障。享有人格尊严权的主体是自然人,法人或其他组织不享有人格尊严。公民基于尊严在人格上不可冒犯、不可亵渎、不可侵越,任何主体不得以文字、言语、肢体动作等任何方式对公民进行侮辱、诽谤和诬告陷害。 |
对教师所提问题展开回答。
阅读资料了解相关知识。 |
温故知新勤思考,聚集焦点解新疑。
活动探索求真知,名师点拨解疑难。 |
课堂练习 | 幻灯呈现 | ||
课堂小结 |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? | ||
板书 | 图,略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