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    彩虹

【核心素养目标】

文化自信:热爱中国语言文字,体会汉语之美。

语言运用:积累词语,读好长句子。

思维能力:激发丰富的想象力。

审美创造:感受纯真的想象世界,体会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感。

【课前解析】 

关注课文结构:《彩虹》是一篇富有童趣的散文。课文共4个自然段。第1自然段用一个巧妙的比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,引发思考。第2、3、4自然段分别写了“我”到彩虹桥上提着爸爸的水壶浇田,拿着妈妈的镜子为妈妈照着梳头,把哥哥的秋千系在彩虹桥上荡来荡去。这3个自然段结构相似:都以“爸爸、妈妈、哥哥”这些亲切的称谓开始,然后用反问的方式呈现了3个奇妙的想法,每一个反问句之后紧接着一个问句加强语气“高兴吗?”在教学第2自然段时,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,自主学习第3、4自然段。

关注字词学习:本课需要书写的生字7个。其中有2个左右结构,2个上下结构,2个半包围结构,1个独体字,可以根据字的结构进行归类学习,从整体上把握书写规律。会认12个生字和衣字旁1个偏旁,可以根据已学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。此外,课通过图文结合、联系生活、做动作等方式,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词语,如“浇花、浇田、挑水、提、洒”等表示动作的词,“荡来荡去、飘啊飘”这样类型的词等。

关注朗读:本课想象奇特,富有情趣,是练习朗读的好材料。在指导朗读时要注意两点:第一,带有“的”字的复杂短语,朗读指导时,可以先从较短的短语朗读,读出事物的特点,再逐层展开读,比如:“树上的秋千”——“门前树上的秋千”——“系在门前树上的秋千”——“你系在门前树上的秋千”逐层指导,把词组读正确,读明白;第二,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好长句子的正确停顿,另外本课的长句子还以反问句的形式出现,因此,还应引导学生在读好长句子的基础上读好问句,如,“如果我提着它,走到桥上,把水洒下来,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?”

教学目标

1.认识“虹、座”等13个生字和衣字旁1个偏旁;会写“着、到”等7个字。

2.积累“荡来荡去”等词语,并尝试说说这样的词语。

3.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;读懂、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,注意分句间的停顿,并能试着读出问句的语气。

4.感受纯真的想象世界,体会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感。

教学重点

识字写字,积累词语;正确朗读课文,理解句子的基础上,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,能读出问句的语气。

【课前准备】

多媒体课件。

课时安排】 

2课时

第一课时

【教学目标】

1.认识“虹、座”等13个生字和衣字旁1个偏旁,会写“着、高、兴、成”4个字。

2.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。

3.初步感受纯真的想象世界。

【教学过程】

一、导入新课。

出示课件3教师出示课件,展示彩虹图片:同学们,你们知道图片上是什么吗?

预设:彩虹。

教师引导:请你用词语、词组或句子来描述彩虹。

预设学生交流:美丽的彩虹、一道彩虹、一道美丽的彩虹、这是一道美丽的彩虹等。

出示课件4教师引出课文题目: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彩虹有关的课文。

教师板书课文题目:彩虹

齐读课文题目。

教师指生领读,相机指导。

学生交流识字方法,识记“虹”字。

预设:加一加:虫+工=虹

教师引导学生识记:猜一猜,虹为什么是虫字旁?

教师介绍“虹”字的由来:

“虹”总是出现在雨后,古人就认为“虹”是一种能呼风唤雨的“大虫”,在雨后下来喝水。古文中就有“虹饮于河”的说法,意思是说:一条大虫悬挂于天空,弓着身子,头伸进黄河里喝水。所以古人造字时用“虫”做了偏旁。

设计意图:通过图片导入新课,把学生带入情境,拉近了学生与彩虹的距离,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,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,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,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准备。)

二、初读课文,认识生字

1.初读课文。

出示课件5教师出示课文朗读视频,学生听读。

教师提出朗读要求:借助拼音读课文。读准字音,读通句子,难读的生字多读几遍。标出自然段序号。

2.学习字词。

(1)出示课件6出示生字:虹 座 浇 如 提 洒 挑

兴 镜 拿 照 千 裙

①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,及时正音。

②教师指名认读,教师指导读好:座、洒(平舌音),照(翘舌音),虹、兴、镜(后鼻音)。

教师提问:去掉拼音的这些词,你们还会读吗?

学生接龙认读,同学互评。

  • 出示课件7出示词语:

彩虹 一座 浇水 如果 提着 洒水 挑水

高兴 镜子 拿着 照着 秋千 裙子

教师引导读准词语:先自己读词语,读准字音。再同桌互相读,互相纠正。

去掉拼音,学生接龙读词语,检查认读情况。

出示课件8教师指导认识偏旁“”,初步了解衣字旁的字一般与衣服有关。

教师指导:“裙”字的偏旁是衣字旁,可以组词花裙子、连衣裙。衣字旁的字一般和布料、衣服有关,你还知道哪些有衣字旁的字吗?

预设:被子、衬衫。

教师指导偏旁辨析:衣字旁和示字旁很像,大家要能区分哦。

(3)识字方法

出示课件9形声字识字,教师引导:“虹、座、浇、挑、镜、裙”都是形声字,形旁表义,声旁表音。

出示课件10辨一辨,区分坐和座。

教师指导:座,座位。今天老师还请来了它的一个好兄弟,你们看,它是谁?

出示“坐”,引导学生了解“座”是量词,还是名词,作名词时表示座位;“坐”是动词,表示动作,坐下。

出示图片,请学生根据动作来识记生字:提、洒、挑。

出示课件11会意字,教师出示图片:合+手=拿,表示把手合起来取起来物品,还可以组词拿起、拿出。

出示课件12组词识记:

学生认读,巩固练习。

出示课件13教师指导学生进行“彩虹心”识字游戏:大家学的非常认真,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,看看是不是所有生字你都认识了。

预设学生做“彩虹心”的游戏,教师相机指导。

4.学习生字。

出示课件14教师指导:课文中一共有七个要求我们能够书写的生字,请你们先来看看它们都是什么结构。

预设学生进行分类:独体字——千;左右结构——那、到;上下结构:兴;半包围结构——着、成;上中下结构——高。

出示课件15教师过渡:同学们刚才进行了分类,今天我们来学习“高、兴、成、着”四个字的书写。请你先来观察,这四个字有什么相同的笔画?

预设学生回答:点

教师继续引导:对,这个点的位置不同,长短也有不同,同学们认真观察,点这一笔画的位置和大小。

出示课件16教师出示课件,讲解“高、兴”的书写。

学生跟读词语,完成描红、临写,教师巡视,相机指导。

设计意图:用有趣的小故事以及多种识字方法识记汉字,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,使学生不至于走神,既调节了课堂气氛,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,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。)

  • 互动课堂。

   出示课件17教师引导:认识了生字词语,现在请你朗读1自然段,说一说:雨停了,“我”看到了什么?

预设:一座美丽的桥。

教师引导:“美丽的桥”实际上是什么呢?

预设:彩虹。

出示课件18教师引导:朗读第2-4自然段,思考:“我”看到这座美丽的彩虹桥,小脑袋里冒出了很多奇妙的想法,“我”把这些奇妙的想法跟谁说了?

预设学生从后文找到关键词:爸爸、妈妈、哥哥。

教师追问:谁愿意当“我”,来问一问呢?

学生齐生朗读第1自然段,指名朗读第2、3、4自然段。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字音,读通句子。

设计意图:第一课时初步理解课文内容,以读代讲,对第二课时开展有很好的作用。)

四、课堂演练。出示课件19

 

第二课时

【教学目标】

1.会写“那、到、千”3个生字。

2.积累“荡来荡去”等词语,并尝试说说这样的词语。

3.读懂、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,注意分句间的停顿,并能试着读出问句的语气。

4.感受纯真的想象世界,体会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感。

教学过程】

一、复习回顾

教师导入:上节课,我们朗读学习了《彩虹》第一课时,认读了生字词语,你还认识这些词语吗,一起来做一个词语大转盘的游戏吧!看看谁读得最好!

出示课件20教师出示游戏课件,检测学生第一课时学习效果。

学生认读,教师指正点评。

出示课件21第一关游戏,大家表现非常好,那你们还记得《彩虹》一课的主要内容吗?看到美丽的彩虹,“我”告诉了谁“我”奇妙的想法?

预设学生回答:爸爸、妈妈、哥哥。

二、互动课堂,学习生字

1.学习第2自然段。

出示课件22教师指导:朗读2自然段,想一想:看到美丽的彩虹,“我”告诉爸爸什么奇妙的想法?

学生带着问题,自由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,画出相关语句。

指生朗读并汇报交流,其他学生补充。

预设:我想拿上爸爸浇花用的水壶,到彩虹上。

教师板书:到彩虹上洒水浇田

出示课件23教师出示长句子“如果我提着它,走到桥上,把水洒下来,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?”

教师提出要求:自由练习朗读,找一找、圈一圈“我”的动作。

预设学生圈出:提、走、洒

出示课件24做一做这些动作,引导学生发现这是三个连续的动作,感受动作的连续性、承接性。

教师范读,学生练读,指名读,注意句子的停顿。

出示课件25教师引导:“我”真的提着爸爸那把水壶吗?你从哪个词语知道知道的?

指导学生关注“如果”,表明这只是一种假设,是“我”的想象。

教师提问:如果的近义词是什么?

预设:假如、要是。

出示课件26对比朗读,读出反问句的语气,体会句子的意思。

教师引导学生朗读两句话,说一说语气的不同:第一句的语气更加肯定。

出示课件27教师引导:为什么“我”要站在彩虹上洒水?

出示长句子“你就不用挑水去浇田了,你高兴吗?”

预设学生回答:那样爸爸就不用挑水浇田了。

教师引导:由此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?

预设:“我”体贴懂事,关爱爸爸。

出示课件28朗读指导,读好长句子: 爸爸,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呢?

课件出示:

浇花用的/水壶

那把/浇花用的/水壶

你/那把/浇花用的/水壶

教师引导:现在请大家来一起读一读这几个短语,根据节奏读出停顿。

预设学生朗读,教师适时点评。

教师继续指导:现在把这个短语放入长句子中,你能读好吗?整句话要读出问句的语气。

学生同桌互读,点明展示,同学互评。

出示课件29朗读指导,教师指导读好整段话:现在请大家伴着音乐读一读,读好分句间的停顿,读出问句的语气。

2.学习第3自然段。

出示课件30教师引导:朗读3自然段,想一想:看到美丽的彩虹,“我”告诉妈妈什么奇妙的想法?

学生根据问题自由朗读课文,圈画语句。

预设学生回答:我想拿着妈妈的镜子去彩虹桥上。

教师板书:拿镜子照妈妈梳头

出示课件31教师出示长句子“如果我拿着它,走到桥上,天上不就多了一个月亮吗?”

教师提出要求:圈一圈“我”的动作。

预设学生圈出:拿、走

出示课件32教师引导:“我”要拿着妈妈的镜子做什么?

预设学生回答:我要拿着圆圆的月亮照着妈妈梳头。

教师继续引导:这样做是因为我?

预设:关爱妈妈。

出示课件33朗读指导,教师出示短语和句子:刚才第2自然段的结构和这个自然段很像,现在请你像刚才一样,根据节奏停顿读,整句话要读出问的语气。

学生练习读一读,教师适时点评。

出示课件34朗读指导:句子中间的停顿读好了,再来读一读第3自然段整段话吧。请你们伴着音乐读一读,读好分句间的停顿,读出问句的语气。

学生展示朗读,同学互评。

3.学习第4自然段。

出示课件35教师指导:这篇课文的2到4自然段结构很像,现在请你用我们学到的方法读一读第4自然段,体会“我”告诉哥哥的又一个奇妙想法。

预设学生进行朗读,勾画。

教师板书:在彩虹桥上荡秋千

出示课件36出示句子:圈一圈“我”做的动作。

预设:挂、坐、荡。

出示课件37教师引导:哪位同学来做一做“我”的动作?

学生演一演,体会动词的连贯性,以及当时的心情。

教师提问:我的这个奇妙想法说明我对哥哥怎么样?

预设:关爱哥哥。

出示课件38、39依照2、3自然段的朗读指导,进行长句子朗读的练习。

设计意图:课文第2至4自然段分别写了小女孩想帮助爸爸、妈妈、哥哥做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做,构成段落形式相同。教学中,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第2自然段,然后引导学生用相同方法学习第3、4自然段,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。)

出示课件40读一读,说一说。

教师指导:像“荡来荡去”这样结构的词语还有很多,谁能再说出几个?

预设学生举手回答相应词语,教师点评并给出范例,学生齐读积累。

出示课件41教师指导:学完课文,你认为文中的“我”是一个怎样的孩子?

预设1:纯真烂漫。

预设2:关爱家人。

教师板书:纯真烂漫   关爱家人

出示课件42教师指导:如果是你,你想到彩虹上做什么呢?请照着课文的样子来说一说吧!

预设学生举手展示,教师适时指导,并给出例句,学生朗读学习。

4.学写生字。

教师过渡并进行生字讲解:同学们的想象力课真丰富,说得真好,希望大家都能一直这样天真烂漫,也更加懂得关爱我们的家人。现在我们来学习本课的生字书写。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三个新字。

出示课件43教师出示田字格中的“那、到”。

教师提示学生观察这两个字,想一想怎样才能写好它们。

预设:这两个字是左右结构,书写时左窄右宽。“那”第一笔“横折钩”的折写在竖中线上。“到”第二笔“撇折”贴着横中线。

教师范写“那”,提醒学生双耳旁要先写横撇弯钩,再写竖。

学生书空、描红、临写,教师巡视相机指导,规范学生书写姿势。

教师范写“到”,提醒学生“土”下面一横变成一提。学生书空、描红、临写,教师巡视指导书写。

出示课件44教师出示田字格中的“千”。

提出问题:仔细观察,要写好这两个字,要注意什么?

预设:“千”第二笔横写在横中线上,第三笔竖写在竖中线上。

教师范写“千”,学生书空。

三、课文小结,拓展延伸

1.课文小结出示课件46

课文中“我”看到雨停后天空中美丽的彩虹,把它想象成一座桥,联想到自己可以到彩虹桥上提着爸爸的水壶浇田,拿着妈妈的镜子为妈妈照着月亮镜梳头,甚至把哥哥的秋千系在彩虹桥上荡来荡去。呈现了一个纯真烂漫的想象世界,传递了儿童关爱家人的美好情感。

2.拓展延伸出示课件47

教师课件播放歌曲《跟彩虹弄一起成长》,体会彩虹带来的快乐。

四、课堂演练出示课件48

 

板书设计

图,略

教学反思

《彩虹》这篇课文富有童真童趣,以多个问句巧妙串联,呈现了一个纯真烂漫的想象世界,传递了儿童关爱家人的美好情感,是一篇十分适合朗读的课文。《语文课程标准》指出:“要让学生充分地读,在读中整体感知,在读中有所感悟。”所以课上,我十分重视“读”,以问题为引领,以读为主线,引导学生读出感受,让孩子们在整堂课中始终保持那份“读”的热情与渴望。

在设计本堂课时,我以朗读为主线,重点指导学生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反问句,读好分句间的停顿,并能试着读出反问句的语气,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,合作交流,创造性地学习。

同时,识字、学词是新课标低学段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。因此,在识字教学环节中,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、识记字形、积累生词,为课文的进一步学习扫清了障碍。

在课文内容的学习理解中,因为第2、3、4自然段结构相似,所以在学生反复阅读的基础上,我设计了仿写拓展练习,意图是引导学生大胆想象,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创造能力,启发学生从作者身上学会关爱家人,做一个懂事的孩子。